楊善洲:他唯獨沒有留下什么給自己和家人
1988年,楊善洲家人借了5萬元錢,在施甸縣城附近蓋了房。房子蓋好后,楊善洲東拼西湊,只拿得出9600元錢還債,為了不拖累兒女們,他又把房子給賣了。楊善洲把才智貢獻給了國家,把錢給了需要的人,唯獨沒有留下什么給自己和家人。
在保山,流傳著許多關于楊善洲的民謠,其中膾炙人口的一首說的是楊善洲賣房的故事:“施甸有個楊老漢,清正廉潔心不貪。蓋了新房住不起,還說破窩能避寒”。這讓許多在大城市因為買不起房而苦惱不已的人無法理解:楊善洲居然把自己辛辛苦苦蓋起來的房子給賣了!
原來,1988年楊善洲上大亮山種樹后,為了方便他進城辦事,施甸縣在老馬水庫邊提供給他一塊地皮,供他建蓋住房。為了蓋這幢二層小樓,楊善洲歷盡艱辛。為了省錢,他親自到昌寧購買木料;建房時,老人親自搬木料和磚石。連建房的工人都感動地說:“這樣的干部我們沒見過,更何況他還是個地委書記!”
房子建好了,家里人一盤算,欠下了5萬塊錢的外債。楊善洲東拼西湊,只湊到了9600元錢。老伴問:“你的錢都去哪了?”楊善洲答:“你還不了解我。沒有錢,那就把房子賣了吧,別給兒女們添負擔!”
縣林業(yè)局和林場的同志知道情況后,對楊善洲說:“您要賣就把房子賣給林場吧,正好林場在縣城需要一個落腳點。”考慮到林場職工到縣城辦事不方便,職工子女讀書沒住房的問題,楊善洲答應了。他讓林場買了床和被子等等,房子搖身一變成了林場的招待所。此后12年里,只要是林場的職工進城辦事,隨時可以進去住宿。
談起這段往事,林場職工段青感觸尤為深刻:“我是林場的技術員,老書記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一家人在他縣城的房子里住了3年,楊應仙家也住了3年,老書記卻沒有真正在這里住過一天。有一年,他的大孫子要結婚,林場說給他騰一間出來當新房,可老書記堅決不同意,最后他的孫子只好租房結的婚。他說,房子已經賣給國家了,家里人不能占這個便宜。”
楊善洲去世后,家人從他的箱底翻出了一封他珍藏了40年的信。
信是大女婿楊學明寫的:“爹呀,我已入贅兩年了,連爹的面也沒有會過,想來您的工作很忙。家里的房子漏雨了,一下雨就都是水,兒是想修一下新房,但是經濟困難,還是請爹幫忙想辦法吧。”落款日期是1970年8月5日。
收到信,楊善洲回信出了一個“妙計”:“我實在沒有錢,房子漏雨,人難居住,也確實很困難,現將這30元錢寄回去,先買幾個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先接一下漏下的雨水,或者是挪一下床鋪,暫時躲避一下……”
看了信,全家人哭笑不得。
“最叫人想不通的是,二姑爹自己家的房子被土埋到房檐口沒人抬,卻讓二姑給別人抬土基!”楊善洲的妻侄王光富講起了1971年的一段故事:楊善洲家的后山山體滑坡,土塌下來埋到后房檐上。楊善洲的妻子張玉珍因經濟困難,開不起工錢,就只好讓王光富夫妻倆幫忙抬土。土塌方量大,三個人根本抬不完,張玉珍窮得出不起工錢請人抬,王光富就對她說:“二姑爹在保山當地委副書記,不如你去保山跟他要點錢回來開工錢,請幾個工人來抬。”于是張玉珍就去了保山。“過了三四天,我見二姑垂頭喪氣地回到家,就問她要到錢沒有。她說:‘他不但不給我錢,還拿給我一對簸箕,讓我跟他們挑了三天土基才讓我回來!’”王光富回憶起那段往事,依舊唏噓不已。
直到2008年,楊善洲家才蓋起了幾間磚瓦房。2009年12月,保山市電視臺記者藍天拍攝一期關于楊善洲的電視訪談節(jié)目。在訪談中,藍天問:“我聽說您辛辛苦苦幾十年,還住在舊房子里,心里不委屈嗎?”楊善洲馬上解釋:“別老是說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你到我家去看看嘛,我們家現在寬敞得很,三間瓦房加起來有80多個平方米!”藍天說:“那也不怎么樣,跟別人比,還是差得老遠。”楊善洲急了,大聲地說:“我是一個黨員,哪能光想著自己?把自己的家搞得富麗堂皇,群眾卻過著艱難的日子,那我們常說的‘為人民服務’不就成了騙人的假話了嗎?”
一直到去世前,楊善洲都沒有給過家里多少錢,他把才智貢獻給了國家,把錢給了需要的人,唯獨沒有留下什么給自己和家人。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李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