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緬甸第一僑領(lǐng)——梁金山
1935年,怒江--東方大峽谷,一座中國最早的鋼索吊橋在這里建成。
旅緬華僑梁金山特意從緬甸趕來了一頭大象踩橋。在東南亞各國,象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按當(dāng)?shù)亓?xí)俗,凡第一位過橋的人,都必須講幾句吉利話,以示慶賀。從龍陵回施甸的老農(nóng)楊有義有幸做了"走"過怒江的第一個踩橋人。樸實的農(nóng)民一邊走一邊說著即興編出的順口溜:"梁金山,好心腸,修座吊橋通四方。此橋本是金山橋,一個修好萬年牢。"聽了此話,橋上的人發(fā)出一陣笑聲,梁金山對他獎賞了300塊銀元。 有人建議以建橋的主要捐資人梁金山的名字命名,就叫"金山橋"??闪航鹕讲煌?。他認為,建橋的目的是便利中國和緬甸的交往,施惠交通,因此定名"惠通橋"。
梁金山,1884年生于云南保山。自幼家貧,幫人趕馬往來于滇西與緬甸之間。早年馬幫下緬甸,在眉苗停留時,聽當(dāng)?shù)厝酥v,在緬甸只要肯吃苦,容易找錢。少年梁金山憑著一股冒險精神,辭去趕馬,徒步行走10來天到了臘戍。少年梁金山先后修過鐵路,當(dāng)過火車司爐,也做過公路道班,碼頭搬運工,最終,梁金山在臘戊的幫海銀廠當(dāng)了礦工,開始了他的銀礦工人生涯。
一天,梁金山發(fā)現(xiàn)火爐因長期不檢修,有的耐火磚已經(jīng)燒壞,他建議停工檢修,可是工頭卻漠然視之,果然,不幾天煉銀爐里的耐火磚斷裂走火,滾滾濃煙遮沒了整座煉銀爐,若不及時搶修,不僅這爐銀子要報廢,而且煉銀爐有坍塌危及工人生命的危險,緊要關(guān)頭,梁金山將棉被浸濕頂在頭上,脅下夾起幾塊耐火磚,數(shù)次冒死沖進熊熊烈焰熾烈的爐膛去搶修。爐膛修好之時,他也被火燒傷,倒在火爐門外。
"好樣的,幾百度高溫他都不怕。"這時總管和美國督辦恰好來此檢查工作,他們對梁金山大為贊賞,請他接任工頭一職。梁金山雖然不識字,但他刻苦好學(xué),擔(dān)任工頭期間,從勘探礦源、選礦、洗礦直到冶煉的整個過程,以及機械性能,他都了如指掌。
1903年,23歲的梁金山不僅熟練地掌握了冶煉技術(shù),而且有了一定的財力,于是在臘戍南渡與英方合資開辦銀廠。他一邊率印、緬、華工修筑廠區(qū)的鐵路和公路,一邊以馬幫馱運,從事滇緬之間的商業(yè)貿(mào)易。梁金山辛勤經(jīng)營3年,鐵路和公路先后建成,銀廠正式投產(chǎn),月產(chǎn)白銀30余萬兩,大獲其利。
1916年,梁金山32歲,南渡銀廠購回英制新式機械擴大生產(chǎn)后,月產(chǎn)白銀激增到1200余萬兩。梁金山成為緬甸華僑中的巨富。加上梁金山性格豪爽;為社會各階層人士稱譽,遂成為緬甸很有聲望的華工領(lǐng)袖。
一天梁金山抱病照例到工地探查,他從礦洞頂棚籟籟淌下的土塊,覺察到礦洞崩塌的先兆。于是,他不顧英方督辦對他"以故意煽動礦工罷工"的指責(zé)和阻撓,毅然撤出3000余名礦工,從而避免了一場井毀人亡的巨大慘劇。
此事驚動了英倫三島。當(dāng)英國副首相奉女王之命,趕往現(xiàn)場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以后,不禁拍著梁金山的肩膀,大加贊賞地說道:"梁先生有先見之明,不愧為人中俊杰,僑領(lǐng)楷模。"
英國女王對梁金山的遠見卓識十分佩服,親自在白金漢宮召見這位華人實業(yè)家,稱贊他"毅力感天,智慧通神,預(yù)見成真。"獎賞他藍光熠熠的左輪手槍一對,嶄新的獵槍一支,大銀刀一把。同時委任他為銀廠總經(jīng)理。
在怒江上修一座橋,這是梁金山青年時代就有的夢想。
當(dāng)年修建惠通橋,估計需要費用30余萬盧比,而龍陵縣只拿得出10萬左右,還有20萬盧比要梁金山一人承擔(dān)。而當(dāng)時老銀廠增添設(shè)備,他的存款和股票大都支付出去了。錢不到位怎么辦?梁金山毅然將兩個商號和一個公司降價出賣。于是,他手中便有了現(xiàn)款。先請美國工程師阿伯蘭德設(shè)計大橋,而后趕修臘戍至南坎的公路,又將建橋器材用火車由仰光運到臘戍,然后又用汽車將龐大的鐵件、粗長的銅纜和重型機械運至南坎,再組 織騾馬硬拉強拽弄到怒江邊的建橋工地。
梁金山全身心的投入,苦熬了3年,一座全長123米,寬6米的銅纜吊橋終于建成了。當(dāng)年,由于沒有汽車道,這座西式吊橋仍是為古老的騾馬運輸設(shè)計的。負重的馱馬,一次僅能過7匹(約重兩噸),多一匹都不行。
抗日時期,滇緬公路修到橋頭。為了能過汽車,人們又對橋增多和加粗了鋼索和吊桿,橋的負重也由2噸升為10噸。
抗日戰(zhàn)爭時期,身為緬甸華僑總會會長的梁金山先后捐白銀9000兩,汽車80輛和一架飛機,以助抗戰(zhàn)。當(dāng)時國民黨中央派給云南全省的救國公債,梁金山一人就認購了總額的一半。1942年3月,日軍大舉南侵,緬甸告急,梁金山無償動用自己金光公司的120輛卡車,晝夜搶運積壓在仰光的10萬噸國際援華物資。
當(dāng)人緬中國遠征軍連連失利時,日軍也知道梁金山積極抗日,又是華僑領(lǐng)袖實業(yè)家,把他列為捕獲對象,妄圖利用他的聲望和資產(chǎn)征服緬甸,進攻云南。于是,梁金山只能收拾細軟,拋棄了他在緬甸辛苦經(jīng)營了幾十年的全部家產(chǎn),星夜兼程回到祖國的懷抱。梁金山回國定居時已58歲,那正是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年代。
1942年,日軍進犯西南邊邊陲。5月5日,日軍先頭部隊混人我北撤的車輛之間,妄圖偷越惠通橋,千鈞一發(fā)之際,守橋工兵立即炸毀惠通橋。后續(xù)趕到的大批日軍不得不改用橡皮艇渡怒江。危急關(guān)頭,國民黨第十一集團軍三十六師先頭部隊乘汽車從樣云趕到東岸,在空軍的配合下,經(jīng)3晝夜的激戰(zhàn),渡江日軍大部被殲,其余逃回西岸,從此敵我形成隔江對峙局面長達2年,滇緬公路的國際運輸也暫告中斷。
聽到惠通橋炸斷的消息,梁金山老淚縱橫,但他深明大義,說:"現(xiàn)在不得已炸斷了,我相信,抗戰(zhàn)勝利,惠通橋是要修復(fù)的。"1944年,隨著滇西大反攻的勝利,惠通橋果然重新修復(fù),它與滇緬公路一道,共同擔(dān)負起抗戰(zhàn)運輸大動脈的重任。
或許早年趕馬的艱辛,在梁金山心中留下深刻記憶,他的一生都與路,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新中國成立后,梁金山以極大的熱情為修筑保騰公路而奔波。這條連結(jié)保山到騰沖,全長156公里的公路,須經(jīng)過酷熱煙瘴的怒江和龍江河谷,翻越海拔3600多米的高黎貢山。梁金山頂烈日、冒霜雪、風(fēng)餐露宿,以古稀之年操勞奔波在這條險惡艱苦的線路上。保騰公路于1953年4月全線竣工。
公元1977年,梁金山與惠通橋?qū)懲炅藢儆谧约旱臍v史。
這年8月,93歲的梁金山在他的家鄉(xiāng)--保山蒲縹方家寨去世。
同年,光榮的惠通橋也宣告退役。因為在它的一側(cè),一座新建的鋼骨水泥大橋已橫跨于怒江之上。
梁金山走了,作為那段歷史的見證,惠通橋也成為文物??扇藗冞€總想著那橋。
今天,當(dāng)你驅(qū)車踏上滇緬公路,行駛在橫跨怒江的這座1977年新建的"紅旗橋"上時,總有人會告訴你,這,便是"惠通橋"。
責(zé)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