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味道
“加油,翻過這座梁子就到外婆家了,外婆燒好了酥溜溜的豌豆蠶豆等著你們呢!”小時候,媽媽帶我和姐姐回外婆家,每當(dāng)我們走得快要泄氣的時候,媽媽總是笑瞇瞇地“誘惑”我們,而我們仿佛看到外婆端著一簸箕燒得亮澄澄脆生生的豌豆蠶豆慈愛地看著我們,我和姐姐就一鼓作氣地朝外婆家飛奔而去。
外婆家離我們家只有一座山的距離,但走起來至少有20公里,她在山頭,我們在山腳,那時沒有車,往來全靠步行。我們很愛外婆,經(jīng)常跟媽媽回家看她。路途遙遠(yuǎn),媽媽雖說是為了鍛煉我們,但整個路途中,至少也要輪流著背我們走5公里多。再加上合適的季節(jié)還可以在路旁的山林里找雞樅、菌子,所以在去外婆家的路上一路鳥語花香,回味無窮。
外婆也很愛我們,總擔(dān)心我們?nèi)タ此郏悦總€月必來看我們一次,每次都給我們帶來她的拿手絕活——酥豆。那時候沒有現(xiàn)代用的專燒豆子的烤焙工具,豆子是用燒柴火后留下的帶有余溫的灶灰(俗稱“子母灰”)炮制的。外婆把通紅的灶灰鏟到一個火盆里,稍微冷卻一會兒,再把豌豆蠶豆倒入灶灰中,只聽得一陣噼里啪啦的響聲,再用鏟子攪拌均勻了,倒在篩子里一篩,一簸箕燒得金燦燦脆生生的豌豆蠶豆就呈現(xiàn)在眼前。其實,我不怎么愛吃豆,但外婆燒的豆絕對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脆生生酥溜溜。我更喜歡的是燒豆子的過程,喜歡在外婆燒豆子的時候圍著鍋盆子轉(zhuǎn),聽著噼里啪啦的聲音,在我們幼小的記憶里妙不可言。外婆邊攪拌灶灰邊提醒我們:“當(dāng)心哦,要注意安全,別讓豆子炸著。”卻對自己被炭火燙得起泡的手背渾然不覺。
外婆還有一項拿手絕活是酸筍子炒雞,就是把酸筍子干焙到5成熟舀起,再把雞肉炒至5成熟后放入筍子再翻炒,揉入噴香的糊辣椒,稍稍加入一勺水再蒸煮。毫不夸張的說,外婆做這道菜的時候那個香味真的溢滿整個寨子,以至?xí)r間長了,只要外婆家溢出這個香味的時候,大家都會猜到是我們回來外婆家了,因為外婆知道我們最喜歡吃這道菜,每次回家外婆必做。外婆家后山上養(yǎng)了很多雞,卻很少拿到集市上賣,她對我們說:“這是專門為你們養(yǎng)的,平時殺一只雞人少吃不完感覺也不香,等著你們來一起吃才夠味。”
生活的磨練使外婆變成了地地道道的“女漢子”。外婆共有6個孩子,媽媽是老大,外公一直在外地做生意。媽媽38歲那年,外公在回家的路上被土匪槍殺了。原本是大家閨秀的她,卻不得不撐起了整個家,練就了一身硬功夫。小時候總聽別人說:“你外婆會武功,一個人打得贏十多個人呢”。我多次問過外婆是否真會武功,外婆每次都笑瞇瞇的說:那是人家瞎說的。但我確實看見過她一只手能提起100多斤的馬馱子,半夜用背籮背豬到離家六十多公里的昌寧集市上賣也能健步如飛,一個人行走在土匪出沒的地方不急不慌,在寨子里沒人敢欺負(fù)她和孩子們。
外婆藝高人膽大,卻從不欺貧愛富。最記得有次去外婆家遇到一個又臟又臭的老乞丐上門討飯,外婆不像其他人一樣轟趕他,反而把鍋里僅有的白米飯都給了他,還給他掏了一塊腌豆腐。吃飯的時候外婆滿懷歉意的對我們說:“小乖,這次我們就吃玉米面飯吧,那個老人很可憐,玉米面飯噎脖子。”在那個年代,能夠吃白米飯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但每次去外婆家,她都煮一半白米飯給我們吃,一半是用簸箕揉成團(tuán)的玉米面飯。
轉(zhuǎn)眼間,我們長大讀中學(xué)了,而外婆漸漸老了,她從外公去世后就一直單身,獨自把6個孩子撫養(yǎng)成人。小姨在供銷社,多次央求外婆跟她一塊生活,但外婆舍不得離開那座養(yǎng)育了她一輩子的大山,依然生活在大山上。她再也不像年輕時那樣常到我們家了,但對我們的疼愛卻一分不少,每次小舅趕著馬來馱稻草的時候都要讓他帶給我們燒好的豌豆蠶豆,還有養(yǎng)得肥嘟嘟的大腺雞。我們也會讓小舅捎話給她,說我們會在周末的時候去看她,到了約定的這一天,寨子里的人必定會遇到這么一位老人拄著拐杖守在進(jìn)寨子的石坎子上,大家都知道她是在等我們,而我們則遠(yuǎn)遠(yuǎn)的就看見那如同雕塑一樣的身軀。
外婆享年97歲,永遠(yuǎn)地駐守大山中。時過境遷,寨子的石坎子磨平了,曾經(jīng)的崎嶇山路變成了亮堂堂的水泥路,去外婆家再也不用人走馬馱。偶到寨子路口,總感覺外婆依然拄著拐杖笑瞇瞇的迎接我們。從寨子里若有若無的飄出陣陣酸筍子煮雞的味道,聞之嵌脾,食之味髓。
責(zé)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