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葬器物青銅器最多 昌寧大甸山遺址成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月16日,中國政府網發(fā)布《國務院關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公布了國務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的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762處)以及與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并的項目(共計50處),云南省昌寧縣的大甸山遺址名列其中。
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確保文物安全特別是文物消防安全,努力開創(chuàng)文物工作新局面,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為堅定文化自信、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說起昌寧大甸山遺址,得從2012年10月8日說起。當天,村民楊志美在昌寧縣田園鎮(zhèn)龍泉村大甸山磚廠取土時,無意間發(fā)現部分青銅器。10月9日,村民把發(fā)現的文物交到昌寧縣文物管理所,之后昌寧縣文物管理所把消息報送保山市文物管理所。收到消息后,保山市文物管理所相關人員當日趕到現場,同時上報云南省文物局及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帆得到消息后,于次日迅速趕到現場,通過對現場的調勘,初步判斷大甸山為“墓地”,因磚廠取土所暴露出的“青銅器”,為墓葬隨葬品。并立即對暴露"墓地"進行搶救性清理和保護。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保山市博物館、保山市文物管理所、昌寧縣文物管理所等單位,對位于昌寧縣田園鎮(zhèn)龍泉村大甸山墓地進行搶救性考古發(fā)掘。墓地西北距昌寧縣城3公里,海拔1643米,發(fā)掘面積2500余平方米,清理各類墓葬198座,出土隨葬品268件(套)。
考古發(fā)掘共發(fā)現各類墓葬198座,按墓葬形制可分為豎穴土坑墓、土洞墓和甕棺墓三種。其中,豎穴土坑墓179座,土洞墓葬18座,此外還出土甕棺墓1座。土坑豎穴墓主要分布在大甸山東、西、北三坡,出土器物較少,大部分為空墓;土洞墓分布于大甸山南坡,為墓地核心區(qū),墓口較小,墓坑較長(約2—4米),墓底呈斜坡狀,靠墓口處偏高,頭端在高處,腳端在低處,棺木均已損毀,隨葬器物較為豐富,且多為青銅器和琥珀珠,不見陶器,該種形制的墓葬為云南其它地區(qū)所罕見;甕棺葬僅發(fā)現1座,位于大甸山東坡,葬具為夾砂灰褐色陶罐,表面飾有繩紋。
此次考古發(fā)掘出土的器物按質地可分為銅鼓、銅彎刀、銅扣飾、銅劍、銅鉞、銅釧、銅盒、銅象牙、銅指護、帶鈴銅環(huán)、銅鐘等青銅器,石器、陶器、銅鐵合制品、鐵器、琥珀、海貝、麻織品、竹藤等,尤以青銅器數量最多。
據了解,在此次發(fā)現之前,昌寧壩子和周邊保山、騰沖、臨滄、德宏等地也曾相繼采集到的一些造型奇特的青銅器,其風格與昌寧采集到的十分類似,器物有鼓、彎刀、靴形鉞、半圓弧鉞、案、編鐘、矛、山字格劍、鐲等。這些青銅器代表的文化,有待更多的科學考古發(fā)掘活動來進一步給予解答。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