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山精神閃爍著人性永恒的時代光芒 ——紀念梁金山先生誕辰140周年
梁金山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華僑首領,在國內(nèi)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其生平事跡、故居和墓地是我們今天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文化意義。
梁金山(1882~1977),原名梁鋼,保山蒲縹人,自幼喪父,世代務農(nóng),家境清貧,依靠母親割馬草度日,備嘗人世艱辛。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臘月,18歲的梁金山因受地主豪紳欺侮,被迫逃離家鄉(xiāng),幾經(jīng)輾轉到緬甸臘戌的幫海銀廠當?shù)V工,由于工作出色,被委任為承包工頭。梁金山雖不識字,但在長期的實踐中,學會了從勘察礦源、采礦、選礦、洗礦到冶煉等一整套技術,熟練地掌握了各種機械性能。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25歲的梁金山已具備了一定財力,在臘戌南渡與英方合資辦銀廠(當時緬甸為英國殖民地)。他一面修筑廠區(qū)的鐵路和公路,一面經(jīng)營滇緬商業(yè)貿(mào)易。兩年后,銀廠投產(chǎn),月產(chǎn)白銀30多萬兩,效益很好。梁金山不僅忙于經(jīng)商辦廠,還投身于革命事業(yè),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年),他在緬甸仰光與孫中山“同盟會”領導人黃興、胡漢民、蕭偉成等交往,深受啟發(fā),加入“同盟會員”,投身于革命運動,在緬北旅緬華僑中籌措經(jīng)費,資助革命。民國元年(1912年)負責國民黨在緬甸的黨務工作,后被推舉為華僑會會長。至民國五年(1916年),他負責的銀廠生產(chǎn)白銀激增到1700多萬兩,成為緬甸華僑中的巨富。
梁金山生性善良爽直,很關心華工,常扶弱解難,贏得群眾的敬仰和信賴,在緬甸成為很有聲望的華工領袖。一次,他患病回家休息,卻心系工廠。一天,他來到工地發(fā)現(xiàn)礦洞有崩塌跡象,立即命令工人全部撤出礦洞。而英方督辦為此還責備梁金山,說他蓄意煽動工人罷工。不料兩天后,礦洞果然陷落,3000多名工人幸免于難。事發(fā)后,英國督辦電告英政府,于是梁金山被英皇電召到英國倫敦會見,英皇稱譽其“智可通神”,并獎賞他左輪手槍2支,獵槍1支,銀刀1把,并提任他為銀廠總管。從此,他名傳歐亞,成為深受眾望的人物。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鑒于怒江天塹阻礙中緬貿(mào)易的發(fā)展,梁金山?jīng)Q心捐資建橋,于是聘請美國工程師阿伯蘭德設計,購買各種建橋器材運至臘戌,再用騾馬運到怒江橋工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鋼纜吊橋落成,全長123米,寬5.67米,耗資盧比20余萬盾,舉行通車典禮時,他從緬甸帶回1頭大象踩橋,并親自剪彩。第一位過橋的施甸人名叫楊有義,他高聲賀道:“梁金山,好心腸,修座大橋通四方。此橋本是金山橋,一年修好萬年牢!”當時,有人建議命名為“金山橋”,梁金山認為不恰當,修橋的目的是便利交通,使中緬兩國人民受到實惠,于是命名為“惠通橋”。
民國二十年(1931年)國難當頭,梁金山積極投身于抗日運動,領導旅緬華僑開展抵制日貨斗爭。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梁金山捐資4000兩白銀給蔡廷鍇將軍領導的19路軍保衛(wèi)上海,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捐資5000兩白銀給保衛(wèi)古北口的宋哲元部隊。他領導了緬甸華僑抗敵后援會和中華民國緬甸救國聯(lián)合會,一面宣傳抗日,一面指揮他經(jīng)營的金光汽車公司車隊,日夜在滇緬公路上搶運軍需物資,最后他將80輛載重汽車和1架飛機捐獻給祖國,還每月捐盧比100盾,當時國民黨中央派給云南省的救國公債他1人購買一半多??谷諔?zhàn)爭期間,曾被國民黨中央授予“模范黨員”稱號。民國三十年(1941年)日軍大舉南侵,當時英美大量運華軍火物資積存于緬甸仰光,他不顧自己大半生創(chuàng)業(yè)的家財,除指揮金光汽車公司全力以赴搶運外,還自付運費雇傭私車搶運抗戰(zhàn)物資。日軍知道他積極抗日,又是華僑領袖,將他列為重點緝捕對象。一天,日軍空降兵突然圍住了他的家宅,看到他十分鎮(zhèn)靜,并且衣著樸素,誤認為傭人,喝問他:“梁金山在哪里?”他一聽,便從容地回答說“梁老板回國開會去了”。當天半夜,梁金山召集全家,收拾細軟,拋棄了在緬甸的家產(chǎn),星夜兼程返回處于危難的祖國。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為充實戰(zhàn)時財政和輔助國內(nèi)經(jīng)濟建設,他籌資1500萬元在昆明市南屏街成立中國僑民銀公司(后稱中國僑民銀行),并任董事長。同時捐資30萬元,在昆明市修建志舟體育場(今國防體育場)。1949年“共革盟”打到保山并發(fā)行“流通券”(鈔票),廣大老百姓深受其害,為挽回老百姓的損失,梁金山拿出500多兩黃金兌換成銀元,以1塊銀元兌換100塊“流通券”的方式收回老百姓手中的“流通券”,收回后全部燒毀。他十分關注昆明和保山的教育事業(yè),曾多次捐資。有人問他:“你為抗日戰(zhàn)爭捐獻過多少錢!”他回答說:“你我都是炎黃子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了永保祖國和人民的安寧幸福,我們應該把一切獻給祖國。出于一片真誠,從來也不記賬?。?rdquo;他氣憤地指責那些一毛不拔,發(fā)國難財?shù)娜苏f:“我真不明白,國難當頭,有人只顧自己裝滿腰包,卻不支持抗戰(zhàn),他們究竟長的是什么心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又把一生中最后創(chuàng)辦的中國僑民銀行股份全部歸為國有??梢?,梁金山晚年的資產(chǎn)也是全部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的。他除在昆明、保山城、蒲縹有點房產(chǎn)和國家發(fā)給的固定工資外,幾乎沒有什么個人財產(chǎn),過的都是頭戴斗笠、腳穿草鞋的一般貧民生活。他擁護黨的方針政策,積極支持民主革命。他曾在保山蒲縹和施甸買過很多土地,在土地改革時,人民政府采取協(xié)商的辦法,派干部和農(nóng)民代表同他協(xié)商,聽取他的意見,而他深明大義,毫不遲疑地主動交出山照和土地歸為國有。別人建議他出國,他斷然拒絕,毅然留在祖國。1953年,梁金山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毛澤東主席親切的與他握手,周總理接見他時說:“梁先生,我們多年來還以為你在國外呢,想不到你仍留在祖國。我們歡迎你!”此后,他連任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還擔任全國僑聯(lián)委員、云南省人大代表、云南省僑聯(lián)副主席和德宏州政協(xié)副主席,參與商談國家大事,為祖國獻策出力。
20世紀50年代,梁金山已是古稀之年,他不辭辛苦地為修筑保騰公路奔走而獻計獻策。同時,在龍陵、施甸、保山一帶翻山越嶺勘察煤炭、鉛、鋅、汞等礦藏,人民政府為照顧他,準備好馬匹讓他騎乘,可是被他謝絕。他常腳穿膠鞋,頭戴竹笠,身背小鐵錘,在崎嶇山道上往來不息。他熱衷于在德宏、保山發(fā)展亞熱帶經(jīng)濟作物,為當?shù)乜Х确N植提出合理化建議。將保山生產(chǎn)的咖啡樣品,寄送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香凝,請她鑒賞。何香凝收到后,回信高度贊揚他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精神,勉勵他進一步發(fā)展亞熱帶經(jīng)濟作物作貢獻。
梁金山在緬甸,通曉印、緬、英、日、泰5國語言,但對漢字僅是粗識?;貒?,已是70歲高齡仍在苦學文化,在閑暇之時讀書寫字,不恥下問。1974年92大壽時,還親筆寫書告誡子孫:“吾多年謀生海外,凡我之同胞均視之為親骨肉,外人欺辱如遭刀割,我心恨之入骨,憤而不平。困難八年,我一心獻國,國亡即家敗……竊思人生斯世要做個模范人物……為人要分尊卑長幼,認識內(nèi)外親疏,有恩須報,無仇莫結怨……要遵守國家法律,講究道德品質。對父母要孝順,對老人要謙恭,對朋友要忠厚,仁義不可少……兄弟姊妹攜手并行,相親相愛,和和睦睦……。”
而如今位于保山市隆陽區(qū)蒲縹鎮(zhèn)方家寨的梁金山故居,為民國時期梁金山在國外致富后回方家寨重新建蓋的。坐向為坐西向東,橫向排列的3院土木結構的封閉式四合院。
南院建于民國十七年(1928年),占地624平方米,建筑面積582平方米。條石基礎,支砌規(guī)整,大門位于北廂房東側面東而開,門眉裝飾浮雕瑞獸,頂設飛檐翹角,精美大方。外檐墻繪卷草紋花邊,花磚裝飾封火墻。門前20米處有一方約300平方米的荷池,池邊垂柳下置長條石凳,是夏天乘涼憩息之地。
中院建蓋于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占地約700平方米,建筑面積663.1平方米,為梁金山與緬籍夫人瑪咪頌住處。該院較南院和北院高大,除臺基高、基礎條石更規(guī)整外,院內(nèi)門面裝飾雕刻繁縟富麗,每間門窗、隔扇、上下抹頭、挑檐、雀替、角梁均有鏤雕或浮雕花卉瑞獸裝飾。南北兩耳房的山墻繪二龍慶壽圖。西正面和南廂的后檐墻繪卷草紋和山水畫圖案。南廂中壁的巨幅“三魚爭頭”淡墨畫,為三世有余之含義。
北院建蓋于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系梁金山之弟梁銀山一家居住。占地729平方米,建筑面積589.12平方米。西正面主房為三開間二層樓房,建筑面積192.2平方米。南廂和北廂建筑樣式和大小基本相同,均為三開間,建筑面積各175.6平方米。
2005年3月我們采訪到村中與梁金山晚年有交往的郭亮老人(78歲),他說1942年滇西抗戰(zhàn)時,梁金山住南院,中院為抗日遠征軍11集團軍77師和88師指揮部住所,北院為參謀部駐所。后為梁金山一些侄兒居住。
1977年8月27日梁金山患腦溢血,搶救無效,逝世于蒲縹方家寨家中,享年95歲。梁金山故居和梁金山墓,1988年保山市(今隆陽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保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梁金山一生經(jīng)歷清朝、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3個巨大歷史變革時期,其精神主要突出表現(xiàn)在:一是他富而不奢,一生艱苦樸素的奮斗精神;二是他富而為國,一生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他這兩點精神是崇高而偉大的,是閃爍著人性永恒的時代光芒的,是值得我們永遠弘揚和學習的。
(作者與梁金山女兒梁有玲夫婦合影)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錢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