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上的美味——順江燒肉米線
順江的火燒肉拌米線,歷史悠久,是騰北食譜中的一絕,據(jù)說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朝洪武年間,為了穩(wěn)固邊境,大量江西籍人士進入順江故州境內(nèi)戍邊屯墾,帶來了中原文化。于是,經(jīng)過中原傳統(tǒng)文化與當?shù)孛褡逦幕呐鲎?、交流與融合,便產(chǎn)生了獨具特色的順江文化,順江火燒肉米線就是其產(chǎn)物之一。
說到順江火燒肉米線,不得不說一說與它有關的淵源與文化。順江街位于騰沖市固東鎮(zhèn)和平社區(qū)。和平社區(qū)交通便利,位于騰板路27KM處,與國家級旅游景點火山公園,騰沖最美鄉(xiāng)村銀杏村毗鄰,素有“順江故州”之美稱。這里有龍華寺異種古茶花園、火山姊妹湖、靈臺寺等人文自然景觀。這里民風淳樸,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有順江山歌、打保境、洞經(jīng)等民俗文化。
順江火燒肉米線中的米線均選用本地純手工米線。純手工米線的制作步驟較為繁瑣,先根據(jù)需要稱好一定數(shù)量的老品種旱谷米(其中又以紅米為最佳),認真淘凈,在清水里浸泡兩三個小時后放到石磨里磨成米漿,然后把米漿放到米漿袋里用平整厚實的石塊壓榨,將米漿袋里的多余水分榨掉后,捏成大號碗口般大小、厚度約三四厘米的生粑粑。捏好后把它放到大鍋里煮到七八成熟,再放到一個外面用竹筐結(jié)結(jié)實實地箍起來的圓形木榨筒里(榨筒下方置有一塊活動的圓形篩板),用一根洗凈結(jié)實的木榨棒(其粗細據(jù)木榨筒的內(nèi)圈大小而定)放入榨筒里,還用一根較粗實的8尺左右的木棒壓在木榨棒上,固定好,并利用杠桿原理使勁慢慢地將榨棒往下壓,米線就絲絲縷縷地垂到榨筒下方土灶上的大鍋里。直到將米線煮熟,才放到有清水的大缸里浸泡,至冷卻后撈起來理順放置好。這樣,米線就不容易散斷。完成這些步驟就需要4個小時左右。
火燒肉米線的輔料制作同樣講究,只有現(xiàn)燒的肉、青椒、西紅柿吃起來,味道才會真正鮮美。在選材上,火燒肉精、肥要得當,如果太精了,嚼起來有點綿,油味不夠;若太肥了則油膩,同樣會使口感不太好。一般選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為適宜。另外,燒肉的火候技術同樣是門技術,既要把精肉燒熟,使精肉的水份不要流失太大,保證吃起來有鮮嫩感,又要將肥肉的油流得恰好,這樣油而不膩,又鮮嫩可口。
火燒肉米線,一般有煮食和涼拌兩種食法。煮食是把新鮮米線用滾燙的開水再燙2—3分鐘,然后撈出放在大碗里,放入佐料,佐料的首要幾項是火燒肉、青椒、西紅柿、香菌,并將其剁細,加炒花生碎粒,加醬油、蔥花,加上雞湯或肉湯即可。涼拌的食法是佐料相同,只是不用雞湯和肉湯,改用梅子醋相拌合。
順江火燒肉米線,因米線圓潤,又有鮮肉,寓意人生順順當當,沒有曲折,又有肉可吃,能心想事成,財富攏身。據(jù)說,騰沖北部到外做副業(yè)的人,出門前三天內(nèi),一定要吃一碗“順江火燒肉米線”,虔誠祈愿一番。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