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洲故里 水墨施甸”等君來
善洲林場
施甸,一個有34.8萬人的滇西南邊陲小縣,是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改革先鋒”“最美奮斗者”、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楊善洲的故鄉(xiāng)。在施甸,能讓你體驗“地質(zhì)奇觀話滄海”的歲月史詩,“稻花香里說豐年”的田園詩畫,“晴空一鶴排云上”的發(fā)展贊歌……來施甸吧,尋覓不一樣的“云南的生活”。
在萬畝林海中感悟善洲精神
“楊善洲、楊善洲、老牛拉車不回頭;當官一場手空空,退休又鉆山溝溝……”這是一首在楊善洲家鄉(xiāng)傳唱的歌謠。1988年3月,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后,帶著17名職工,趕著18匹騾馬,來到大亮山開始植樹造林。綠化荒山22年,使原來森林覆蓋率不足17%的大亮山森林覆蓋率突破97%,變成了滿目蒼翠、山泉甘甜的萬畝林場。
這幾年,善洲林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首批中國紅色地標”,云南楊善洲干部學院被命名為“全國地方黨性教育特色基地”“國家生態(tài)文明教育基地”,越來越多的人來到善洲林場學習體驗,洗滌心靈,感悟初心。“云南楊善洲干部學院是中組部認定的全國72家黨性教育基地之一。在這里,除了可以參觀老書記生前工作生活的地方,還可以進行聆聽善洲故事、學習善洲精神黨課、學唱紅歌、觀看情景劇目,走進萬畝林海感受‘老書記的一天’等多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云南楊善洲干部學院教務部副部長李佳璠介紹。
來施甸吧,追尋楊善洲的足跡,體驗善洲林場的生態(tài)奇跡,開啟一場感悟楊善洲精神的紅色文化之旅。
在何元探尋滄海桑田的故事
億萬年前的大陸板塊從南極漂洋過海而來,與其他大陸的“相遇”,使滄海變成桑田、溝壑變成高山,也帶來了深海贈予的禮物——海林檎。
在施甸,尤其是何元鄉(xiāng)綿延的大山之上、小村路旁隨處可見5億至2.5億年前古生物的神秘遺跡,有在溫暖淺海才會出現(xiàn)的珊瑚礁,也有在典型冷水環(huán)境中生活的苔蘚蟲,更有世界盛名的集中分布的海林檎、層孔蟲、腕足類等珍貴古生物化石資源。
施甸境內(nèi)保存了一套獨有的從寒武紀到三疊紀的地層序列和古生物化石群落,有5億年前各地層古生物化石門類10余類。這不僅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地球歷史教科書,還是研究地球早期生命保存和演化形式的天然博物館。2022年10月,施甸縣何元海林檎地質(zhì)文化鄉(xiāng)被中國地質(zhì)學會授予云南省首個掛牌籌建的“全國地質(zhì)文化鄉(xiāng)”。
來施甸吧,探秘億萬年前的海洋世界,讓“活”起來的化石將生命演化的故事“講”給世人。
在山水間遇見綠色富硒
物以“硒”為貴,“硒”元素作為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最突出的功能是防癌抗癌、抗氧化,因此有“長壽元素”的美稱。
施甸擁有5萬畝天然富硒土地資源,土壤硒含量(0.6mg/kg)為國家標準的1.5倍,是發(fā)展富硒產(chǎn)業(yè)的絕佳區(qū)域。2022年10月,姚關鎮(zhèn)、舊城鄉(xiāng)天然富硒地塊獲全國天然富硒土地認定。如今,施甸正以“綠色富硒”為定位,發(fā)展“富硒+農(nóng)業(yè)”,開發(fā)富硒大米、富硒花生、富硒蘋果等農(nóng)特產(chǎn)品,全力打造高原富硒綠色食品牌。
山水之間,數(shù)萬畝良田蘊藏著延年益壽的“長壽元素”,千百頃沃土孕育著發(fā)展振興的“綠色硒望”。來施甸吧,品味從“一粒種子”到“一碗米飯”的精彩“蝶變”,體驗“春嘗花、夏食菌、秋品果、冬吃菜”的日常生活,再讓你的身體來一次“礦療”。
在布朗山體驗民族風情
“去四大山閑庭信步吧,在高山牧場,聞著清風草地的氣息,聽那些穿越云端,流傳千年的山歌、小調(diào),思緒會變得輕軟。篝火燒旺的時刻,米酒飄香,三弦、蘆笙將帶著你盡情地踏跳,和古老的土著布朗族一起歡快地揮灑汗水,釋放自我。在火塘邊,泡一壺布朗族土罐茶,將山水云霧的滋味統(tǒng)攝舌尖,美好不言而喻。此刻,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慢了下來,光陰的流轉(zhuǎn)帶著恬靜和開懷。”施甸布朗族作家李俊玲這樣推介家鄉(xiāng)。
施甸屬怒山尾翼山地峽谷區(qū),地勢北高南低,三面江河環(huán)繞,兩山夾一壩,氣候兼具立體性、大陸性和海洋性特點,全年無霜期330天,全年日照時數(shù)2193小時。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造就了育種歷史悠久、種質(zhì)資源豐富的“稻母之鄉(xiāng)”,培育的兩系雜交水稻母本,占全國用量的80%左右。2017年,袁隆平為施甸題詞“中國雜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
進入臘月,清晨的布朗族寨子嘈雜聲隱約入耳,布朗人宰殺年豬,邀親約友慶祝五谷豐年。來施甸吧,在布朗山與布朗族一起品特色年豬飯,圍著篝火歌舞體驗多姿布朗文化。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