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傳統(tǒng)鬧洞房
也許是年齡的原因,我在參加親戚朋友的婚禮時,已經(jīng)越來越不喜歡湊熱鬧。另外一個原因是近些年來,婚禮當天晚上的鬧洞房都是一些年輕人給新郎灌酒或各種捉弄,沒什么意思,所以很多時候吃過飯后,我就離開了??山裉靺s是不能“早退”了,因為結(jié)婚的是家族中最小的叔叔,他雖然小我近20歲,可畢竟是叔輩,我們作為侄子得留下來給他撐下場面,還有一些任務要完成。
快吃晚飯的時候,作為婚禮管事的父親就給我派發(fā)了晚上的任務——協(xié)助一位長輩給新婚夫婦撒棗子。這倒有些意思了,因為“撒棗子”這個儀式已經(jīng)多年未見了。記得小時候,每到親戚家辦婚禮,我們一群孩子都要等到晚上開始撒棗子時追著撒棗子的長輩跑,希望得到一些糖果花生吃,還是比較熱鬧有趣。不知什么時候,這個儀式慢慢被忽略掉了,可能是我們家族還比較注重傳統(tǒng)吧,小叔叔的婚禮特意從其他寨子請了一個會撒棗子的長輩來舉行這個有趣的儀式。
到了下午六點左右,晚飯開始了,新郎領(lǐng)著新娘給客人敬煙、發(fā)喜糖。留下來吃晚飯的客人都是至親或同宗家門,新郎要帶新娘分別認識一下,同時邀請他們留下來鬧新房、喝糖茶。喜歡熱鬧的年輕人——新郎和新娘的哥們兒、姐妹們一般都會留下來。
到了晚上八點左右,天黑了下來,鬧洞房前的重要儀式“撒棗子”開始了。新郎新娘和幾個姐妹進入新房后關(guān)好房門。堂屋里,主人家點上幾根蠟燭,給負責撒棗子的長輩作一個揖,將一只裝滿松子、核桃、瓜子、棗子的小盆交給他,我作為助手,手拿兩根蠟燭跟在后面。“撒棗人”給主人家還一個揖,用本地一種特殊的花燈唱腔唱了起來:“接過主人一盤棗,棗是什么棗?棗是新疆美味大紅棗。”一聲敞亮的開腔,頓時把留下的客人吸引了過來,見過的評頭論足,沒見過的指指點點,場面一下子熱鬧了起來。“撒棗人”帶著我先走到堂屋外,將棗盤舉過頭頂開始唱道:“一把棗子甜蜜蜜,我代主家敬天地。”唱完又轉(zhuǎn)向堂屋:“二把棗子紅彤彤,家有喜事告祖宗。”再次走到堂屋外道:“三把棗子謝來賓,常來常往心連心。”然后讓我在前帶路,邊走邊唱:“手捧棗子轉(zhuǎn)大道,兩根喜燭把路照。金屋玉階銀鋪路,喜慶滿堂好熱鬧。今日主人福氣好,迎得新人喜鵲鬧。兒孝媳賢合家歡,子孫滿堂興家道。”兩人來到新房門前,“撒棗人”又開始唱道:“小小新房四四方,一對新人坐中央。今日受托來祝賀,緊閉房門為哪般?新郎新娘開門來!”新郎將門打開一縫,讓我們兩個人進去后,又趕緊關(guān)上。進到新房,助手將蠟燭點到中間的桌子上,“撒棗人”對著新郎新娘唱道:“今日新娘進家門,和和美美一家親,不圖金銀不圖寶,只要人人對你好。若問如何把恩報,早生貴子哄二老。二老不圖錢財多,香火旺盛來盡孝。”新郎新娘作一個揖,恭恭敬敬奉上兩包香煙和兩個紅包。接過紅包和香煙后,“撒棗人”開始了真正的撒棗儀式。他抓一把松子和棗子撒向東邊,口中唱道:“一把棗子撒朝東,生得貴子福氣重。順風順雨長成人,出人頭地一片紅。”又朝南邊撒一把道:“一把棗子撒朝南,生得貴子坐朝堂,高官厚祿人前貴,光宗耀祖前途廣。”接著是撒向西邊:“一把棗子撒朝西,生完兒子再生女,房前屋后照顧周,香茶熱飯備得齊。”再到北邊:“一把棗子撒朝北,夫妻幸福到頭白,夫唱婦隨家業(yè)興,小小日子過得美。”最后是撒向中央:“一把棗子撒中央,子孝孫賢報恩長,勤奮踏實興家道,父母老來安心養(yǎng)。”主儀式結(jié)束后,“撒棗人”又來了一曲民間小調(diào)《十二月里》助興,大家開開心心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鬧洞房。
其他人要想進入新房可不容易,必須像“撒棗人”進門前一樣,念幾句祝賀的詞句,我們本地稱之為“念吉利”,又叫“四六句”,念完才能進新房吃松子核桃和喜糖。我們正在說笑的時候,門外已經(jīng)擠滿了人,一個洪亮的聲音傳來:“小小新房亮堂堂,坐著仙女新姑娘,兄弟今日來祝賀,喝杯糖茶吃個糖。新郎新娘開門來!”原來是家中一個堂弟帶頭叫門了。新郎打開一道縫,堂弟嬉笑著擠了進來,又是拿糖,又是拿煙。“新房新房門開開……嗯……孫子帶著祝福來……”一個稚嫩的聲音斷斷續(xù)續(xù)傳來,那是小侄子的聲音,可能是他奶奶在教一句,他說一句,“祝你……祝你……早生貴子早發(fā)財,新姑爺開門來!”接著門外傳來哄笑。新郎開心地打開門,伯母抱著孫子擠了進來,抓了幾把棗子和糖果塞進小孫子兜里??偸窃谛吕刹蛔⒁鈺r,大家會一哄而入,接下來捉弄一下新人就少不了了,但有老人在旁邊監(jiān)督,過分的動作是不允許的。鬧過洞房,主人家泡好糖茶,由新郎再次帶著新娘給留下的親朋好友敬煙敬茶,發(fā)喜糖,直到深夜人們才逐漸散去。
傳統(tǒng)婚禮的過程熱鬧又喜慶,充滿了溫馨美好的氛圍,讓人回味無窮,新人們更是終生難忘。但一些傳統(tǒng)在現(xiàn)代化生活中也在逐漸消逝,若干年后,愿我們的后人還能感受得到這些古老的傳統(tǒng)儀式所帶來的快樂。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