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稻種金黃繁育忙
金秋時節(jié),稻子飄香。在“中國雜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施甸縣水長鄉(xiāng),水稻兩用核不育系科研基地和繁育基地里,育種材料和親本繁殖喜獲豐收,到處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們4月播種,5月移栽,9月收獲。這個月初,我們團隊的老師就在這里進行選種了,整個選種過程在9月底完成。我們選出的數(shù)千份高低代優(yōu)質種子材料將送到海南進行加代和測配,明年,新的一批種子材料將會回到水長開啟下一步的選育過程。”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奎麗梅說。
在親本繁育基地里,一望無際的稻田猶如一塊巨大的金色地毯鋪在田野上,收割機來回穿梭于稻田間,搶收工作如火如荼。藍天、白云、金黃的稻田、勞作的人們構成了一幅壯美的豐收畫卷,令人贊嘆。
“我們引進了14家科研單位到這里開展水稻育種工作。今年,共種植水稻育種材料3萬余份,預計將有2.7萬份育種材料將參加下一輪篩選。從總的繁殖情況來看,今年因受高溫影響,有個別品種出現(xiàn)了問題,但最高畝產(chǎn)量突破了650公斤。從平均產(chǎn)量上看,現(xiàn)在預計和去年的480公斤基本持平,這樣的一個產(chǎn)量水平在全國來講依舊處于領跑地位。”水長鄉(xiāng)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研究員徐光說。
近年來,施甸縣依托氣候和土壤資源優(yōu)勢,積極建設水稻科研基地、核心繁育基地、高標準稻田和綜合服務區(qū)4個項目,共建成核心科研基地500畝,親本繁育基地5000畝,全力打造全國水稻兩用核不育系親本繁育核心基地,做大做強水稻親本種子繁育產(chǎn)業(yè),建成了和海南“冬繁”基地有機結合的全國雜交水稻育種“夏繁”基地,將常規(guī)8至10年的育種時間縮短為4至5年。目前,施甸縣每年提供的全國兩系雜交水稻母本用量占80%以上。
楊林元 楊麗娟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