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亚洲中文字幕无码_日韩无码亚洲三级_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视频在线观看_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

歡迎訪問保山新聞網,您可以選擇訪問: 保山市 隆陽區(qū) 施甸縣 騰沖市 龍陵縣 昌寧縣

    保山搜索

    首頁 保山新聞網 歷史文化 永昌文化

    從晏公巷的文化墻看保山城的百年歷史

    2024-09-30 16:44 保山日報

    立秋時節(jié)到明強街買菜,經過晏公巷,被巷道兩側的文化墻吸引,浮雕、攝影、圖畫都有。

    晏公巷在蕭祠街后面,有工商銀行宿舍、區(qū)婦幼保健站,緊挨著的是市郵電局(原保華大戲院的舊址在這里,之后才建了郵電局)。文化墻詳細介紹了保山城的72條街、82條巷的樓、牌坊,保山從有哀牢國到哀牢歸漢的古老歷史,以及蕭祠街、晏公巷的來歷,將千百年前的保山呈現給人們。

    隆陽,古稱永昌,有“永世良久、昌盛繁榮”之義,又名蘭城,屬云南歷史上開發(fā)較早的地區(qū)之一,歷代的邊陲重鎮(zhèn)。周朝時期屬哀牢國首邑;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設置不韋縣,隸屬于益州郡;東漢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設置永昌郡,為東漢時期全國第二大郡;唐屬南詔;宋置永昌府;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開設保山縣。清代、民國廢府設縣,新中國成立后續(xù)稱保山縣,1983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改保山縣為保山市,2001年6月撤市設隆陽區(qū)。

    c4a71bfd4f3d7e6e61c0750c0b8192a5

    文化墻的通訊歷史。

    晏公巷文化墻位于原保華大戲院前門,原保山城下巷街江西會館蕭祠后,始建于1948年,由原尚景波京劇團和保山地方有關人士籌建,專演京劇,當時為鐵皮屋頂,整個建筑物分舞臺和觀眾廳兩個部分,無固定座席,較為簡陋。1956年底,保山城關業(yè)余京滇劇團(保山滇劇團前身)成立后定為團址,以演滇劇為主。因鐵皮銹蝕,屋面破爛,影響演出,當即拆去鐵皮屋頂改為茅草屋頂,故保山滇劇團曾有“茅草房大劇院”的別名。1963年在省、地、縣各級政府的支持下,由地方財政撥款重新“翻修”了滇劇院。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蓋的第一個專用劇場。滇劇院系磚木結構(設計者是保山本地人唐永齡)。劇場建筑面積627.75平方米,長40.50米,寬15.50米,檐高7米。分舞臺、觀眾廳、前廳三部分,取消了原有的影響觀眾視線的許多柱子,設木靠背長條椅活動座席784座(共28排),每排28座。前廳面積60平方米,另設樓座100多個,這是保山城內除保山電影院之后的第二個演出場所。舞臺上設有天梯,舞臺后面通生活區(qū)。該劇場于1964年元旦竣工,總投入10.2萬余元。

    1970年,保山滇劇團被撤銷,劇場被有關部門折價六萬元售予保山地區(qū)郵電局作倉庫,今已建了郵電新樓。我小時候因奶奶喜歡看戲、看電影,經常牽著奶奶到電影院、戲院。奶奶不識字,但對劇情很是清楚,最喜歡看的是小旦、花旦出場,看后還能復述。我不喜歡看滇戲,唱腔拖得太長,就在奶奶腿上打瞌睡,睡到散場才被奶奶捏捏手說該回家了,在這里我陪奶奶看過折子戲《打漁殺家》《奪印》《戴諾》《江姐》等戲,也看過保山地區(qū)文工團在這里演的芭蕾舞劇《白毛女》。因為我們家住在保岫廣場下面,所以看電影的次數要比看戲多得多。有時候還能看不出錢的廣場電影,占不著好位置,就看反電影。我奶奶講究得很,看電影看戲像做客似的,要換最好的衣服,一手牽著我,一手拿著拐杖蹣跚地行走著。因為上輩喜歡文藝,為我們家姊妹弟兄愛好文藝、文化打下了基礎。

    晏公巷名稱的來歷也很傳奇。據傳,晏公是明朝的一個水神,也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故被封為“神霄玉府督導大元帥”,朝廷命官府建祠祭祀。明朝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江西籍在永昌的商人建立了江西商會,在江西會館內建造了一座祠堂,據《保山市地名志》載:明末在此建江西會館,供奉蕭、晏二公牌位,統(tǒng)稱蕭祠,祠前街道取名“蕭祠街”,祠后小巷取名“晏公巷”。蕭公指的是漢朝的宰相蕭何,江西人。因江西人在保山或經商、或充軍、或被貶、或做官的較多,故建了蕭祠供奉蕭何牌位。

    過去蕭祠街街面較寬闊,晏公巷巷道較窄。古代和民國時期,這一片都是商業(yè)區(qū)。文化墻用諸多的老照片,展現了保山城從古到今的變化。正南門、升陽門、龍泉門、安定門的城樓都有展示。

    bc6fc5918641f31e875299187d46b9bf

    保山城過去的街道巷道。

    我記得1965年,由長春電影制片廠王家乙導演、本省作家楊蘇編劇的《景頗姑娘》開始拍攝,取景在保山、德宏一帶。攝制組在南門街給路人一人發(fā)五角錢購物,熱鬧極了。當時的德宏屬于保山,德宏文工團的景頗族舞蹈演員梅普瑪魯飾演主角景頗姑娘,這在保山是第一次,給保山很是露了一次臉。文化墻上的照片多數是城內的,也有少數是反映鄉(xiāng)村的,如板橋民國時期的北津橋和現在的北津橋、光尊寺、青龍街;東河的漁村晚唱;潞江壩幾個歷史時期的惠人橋、雙虹橋,水寨幾個歷史時期建的霽虹橋,太保山東麓的古建筑群;民國時期的保山機場、現在的保山機場;民國時期的保山城遠眺;1934年的保山易羅池;抗戰(zhàn)時期滇西百姓修建滇緬公路的照片。

    保山城古代有八道城門,即安定門、龍泉門、永鎮(zhèn)門、拱北門、仁壽門、升陽門、鎮(zhèn)南門、通華門。給保山人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南門城樓和東門城樓,可惜均被毀,唯一剩下的是仁壽門的一截古城門洞。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南門城樓,南門城樓(即鎮(zhèn)南門)屹立在保山市商貿中心的南門街,是明代建筑。城樓高大雄偉,一樓是人過、車過,城墻用大城磚鑲嵌,上面布滿了綠茵茵的青苔,路面是微成拱形的彈石路面,兩側有淺淺的排水溝,約有50米長。冬天通過暖洋洋的,夏天通過涼爽爽的。二樓有專人管理,我從來沒有上去過,聽說上面有鰲魚,如果它翻身就會地震;還有銅壺滴漏(即古代的計時器),水滴到一定時間就會放炮。聽母親講,她以前因生計,做家務或趕兒女們的過節(jié)衣服,往往要到二炮響才能在床上躺一會兒,估計就是深夜兩點吧。南門街以南門城樓命名,它的范圍北至五貴橋,南到第二棵大樹,從明代建成到20世紀70年代拆,歷盡幾百年滄桑,是保山保存時間最長的古城樓,所以無數的保山人與它的情緣可謂難舍難分。

    南門城樓是保山人永久的記憶,2000年保山市博物館開展時,展出了一幅1945年2月滇西抗戰(zhàn)勝利時在南門城樓前迎接第一批自緬甸返回的遠征軍凱旋的照片,這是南門城樓最為清晰的照片。南門城樓以南是南門街,對我最有吸引力的是這里是產生故事的地方。那里有條大河,一戶人家在河上面搭了木頭建了個簡易茶館,一天到晚茶客不絕,主要是一些頤養(yǎng)天年的老人,有閉著眼睛哼京戲的,有完全陶醉在京胡中的操琴者,有尖著嗓子唱花旦、小旦的,也有眼睛睜得老大,情緒激昂唱武生的。他們哼哼唧唧地唱什么內容我聽不清楚,但我奶奶是聽得懂的,她給我講了許多。我至今還記得干魚廟的故事,說的是明代戶部侍郎張志淳從保山省親返回南京,行走在霽虹橋附近的蜿蜒山道上,突然聽到凄慘的麂子叫聲,于是叫轎夫停轎前去觀看。原來是一只不諳事的小麂子被獵人下的扣子扣住了,張志淳可憐它,便解扣將它放了。張志淳又想到獵人也不容易,下了扣子沒收獲不是難以維持生計嗎?于是就將帶著的干魚放了一條在扣子上。幾年后,張志淳又回保山,發(fā)現他放干魚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廟子,就叫干魚廟。張志淳覺得好笑,于是題詩一首:去時麂子叫,來時干魚廟,不是神仙造,而是凡人造。

    南門街的延長部分屬于農村,我在保一中讀初、高中時,就有幾名是來自南門街的同學。這些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同學又好學又淳樸,和我們這些家庭生活困難沒有驕嬌二氣的同學打成了一片。燒苞谷、烤紅薯片、炒蠶豆、炒豌豆,這些我們在城里既不容易吃到也無錢買的小零食隨時都可以從南門街的農村同學那里得到。我們保一中的老校友孫漢董就是南門街的農村同學,后來還是中科院的院士呢。南門城樓、南門街在保山人的記憶中是那么的深刻,永遠也抹不去。

    東門城樓小時候我們不怎么過,反正雄偉處也和南門城樓差不多。只是我們閑暇時到紅花村、打漁村游玩或是到板橋、下村才過一下,沒有多少印象。到板橋、下村要到大北門外坐馬車才過, 改革開放后與內地的聯系多了,東門街就繁華了。但東門城樓早已不在,也不存在城里城外了,據說城門一帶的鋪面房比南門要租得起價得多。

    小北門是我們家的盡頭,我常到那里挑白龍井的水回來給老人漲了泡茶喝。我自己就在井邊喝個夠,清澈涼爽,甜絲絲的,天熱時喝起來痛快極了。白龍井在小北門城墻腳,城門早已不見,古老的城墻沒有城磚,只有夯土城墻,上面的野草在微風中瑟瑟發(fā)抖。后來在這里建了白龍酒廠,家家都架設了自來水管,再沒人去挑水了,加之小北門一帶要修路,夯土城墻沒有了,白龍井也就自然消失了。

    大北門是保山的交通要道,城樓早已不見,只是間或有一段段夯土城墻。我母親所在的單位雜貨店在大北門內運輸總站后門租了一個鋪面賣雜貨,我們放學后經常到那里找母親,所以很熟悉。幾乎天天都有一個下村的小婦女挑了一擔豌豆粉在那里賣,沒有水洗碗,就用抹布擦擦碗又賣給另外的人了。很便宜,一角錢一小碗,作料應有盡有,辣子油、醬油、醋、花椒油、芫荽、蒜泥,而且是任意放,吃下去也沒有什么不妥。大北門外有一個馬車站,到下村一毛錢一個人,到板橋兩毛錢一個人。母親的同事李大媽家的老八也到店鋪里玩,告訴我說,她姐姐家在劉家坡,大北門出去一點的路程就到了,好玩得很,于是我和她領著我的小妹妹就去了。小妹妹有兩歲多,我和老八有七歲多,妹妹走不動了,我和老八就用手架起,讓她坐上面。就這么邊走邊玩,太陽快落山了還走不到,來來往往的馬車倒是多,又沒錢坐。到了火燒營,我們腿也酸了,肚子也餓了,再也走不動了,就在路邊歇息了。歇了20分鐘左右,我母親坐著馬車找來了,到了就甩了給我一個耳光,說怎么這么不懂事,去哪里也不告訴大人一聲,把大人急得什么似的。幸好問到一位馬車師傅,說是看見三個小孩在路上,于是就攔了一輛馬車沿路找我們來了。我們立即坐上馬車順利地返家了,現在回想起來還有些后怕呢,幸好當時社會治安還好,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龍泉門的城樓在什么地方不知道,但夯土城墻在白塔下還可以見。龍泉門是保山人最喜歡光顧的地方,周長700多米的一池清水碧波蕩漾,兩岸垂柳依依,不遠處山頂的白塔倒映在水面上,有保山古代詩人留下的“歲月風霜古,龍池歲月深”的優(yōu)美詩句存世。龍泉門是天然游泳場,熱天來到這里換上游泳衣,就下水游了起來,蛙泳、仰泳、自由泳想怎么游就怎么游,愉快極了。池中間有一個供人歇息的地方叫游亭,雖然沒有亭子,但游到這里歇息一下再往回游就省力得多。

    仁壽門在太保山南面山腳,還難得的保存著一段,拱門、城磚還是古代的樣式。城門洞的地面用怒江邊特有的經怒江水沖刷的圓潤彈石和保山特有的青石板鑲嵌,古色古香,有供人閑坐的靠椅,過往時休息一下。上小學時,我在現在的五小,離仁壽門較近,我們也有同學家住在那里,放學后我們也到那里玩,摘紫果吃,采野芹菜回來做菜吃。仁壽門城樓已不存在,但城門洞還完整。小時候常見從青崗壩、朝陽寨經石馬山下來的馬幫在這里做鑼鍋飯吃,不用歇店子,用馬背上馱著的氈子鋪起來就可以在城門洞里睡覺,城門洞外的場子就可以拴馬。賣馬草的人會涌上來賣馬草,五毛錢、八毛錢一擔不等。聞著鑼鍋飯的香味,我們感到肚子餓了,才戀戀不舍地回家。

    安定門在太保山頂,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重新修建的。南面是城墻、垛口、城門洞,北面是戲臺,城樓兩邊是長廊,上面有古人的詩句,水墨畫。戲臺前面是各種樹木、花卉,池塘。在上面駐足休息,清新空氣撲面撲來,美輪美奐,令人陶醉不已。前些年,逢年過節(jié)還在戲臺上表演節(jié)目。

    保山的城樓大致如此。

    一段100多米的文化墻,將保山城上千年的歷史展現給人們,使人們能夠回味這座古城的魅力,確實很有意義。

    沙必璐 文/圖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